top of page

中醫業界就有關十八反等藥物管理事宜之查詢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紀律小組大鑒

吾等有聞近日紀律小組就註冊中醫處方十八反與濫用藥物的定義有所說明,故欲作出下列查詢,萬望紀律小組斧正。

1)請問紀律小組認為十八反「行內認可的做法亦是不會違反此項配伍的原則,否則會對病人的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的觀點從何而來?

項目1之補充資料:

1.1)按學者總結,《中國藥典》多版次中存在相當數量包含十八反的方劑,足證十八反的使用十分廣泛。

1.2)從傳統上十八反的定義,是藥性較烈,需要小心使用,而非禁用。文獻上《本草綱目》也說:「相惡、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經有權,在用者識悟爾。」並有云:「甘草與藻、戟、遂、芫四物相反,而胡洽居士治痰。以十棗湯加甘草、大黃,乃是痰在膈上,欲令通泄,以拔去病根也。東垣李杲治項下結核,消腫潰堅湯加海藻。丹溪、朱震亨治勞瘵,蓮心飲用芫花。二方俱有甘草,皆本胡居士之意也。故陶弘景言古方亦有相惡、相反者,乃不為害。」

1.3)當代中國國家級名醫醫案,與香港中醫臨床,亦有大量使用十八反的情況。例如甘草配海藻、附子配半夏,肯定存在大量案例。亦例如2010版藥典中有慶餘辟瘟丹,內含藥物川烏、薑半夏、丁香、鬱金。按研究統計,明清以降 129 家醫案 20313 個案例中有 88 家(佔 68. 22%)有使用含相反配伍的方劑。

2)請問紀律小組認為「半夏與附子」為「十八反」之觀點從何而來?

項目2之補充資料:

2.1)十八反最早文獻所載為《證類本草》中藥物七情「相反」,相信傳自《神農本草經》的內容。而廣為人知的起源為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當中明言為烏頭而非附子,雖然同一植物,但不同入藥部位毒性不同,炮製亦不同。少數後人有所延伸至附子,但亦有學者指出該種觀點的矛盾與誤導。亦有《朱良春用藥經驗集》從臨床說明該誤區。

2.2)臨床報導表示附子與半夏等「十八反」藥臨床療效良好,未有明顯副作用,並用動物藥理實驗說明問題。

3)請問紀律小組認為生附子「行內共同的理解為不應作內服」的觀點從何而來?

項目3之補充資料:

3.1古代名方《傷寒論》中的四逆湯乃用生附子煮製,中醫人人皆識,古代醫案極多。

3.2當代醫案及臨床報導多有說明生附子的當代臨床應用。亦有相關内容的研究,説明其使用客觀存在。

4)按《中國藥典》中藥部之「藥量」,即醫者有權及可按臨床需要而調整,而沒有必要盲從。即非「必然法定量」。未知紀律小組如何定位相關內容,是依從藥典建議「僅作參考」,還是違反藥典建議把「藥量」定義作「法定用量」? 並請問紀律小組如何理解「一般不宜」與「禁止」兩詞的差異?

項目4之補充資料:

4.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一部內文

5)請問紀律小組如何理解「細辛不過錢」的原文「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因為中醫界使用習慣,湯藥用量明顯為超過3 克,與古籍原文相符。如果扭曲原文,把「若單用末」四字抹去,請問紀律小組認為是否合理?

6)請問紀律小組如何判定「中醫界」的「不成文規定」,尤其是「劑量」的「不成文規定」從何而來? 用藥習慣的「不成文規定」從何而來?

7)在中醫中藥案件的裁決書中鮮見「病機」、「四氣五味」、「組方原則」的討論,亦鮮見從中醫病理和藥理討論用藥是否合適。請問中管會與紀律小組有否計劃作出改善措施?

如遇鴻便,請惠鈞覆

敬請

道安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全日制課程校友會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校友會

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 (全日制 )校友會

香港前線中醫聯盟謹啟

參考資料:

王鵬麗,李筠,範欣生,範玉浩,吳豔,董雯,陸英,段金廒. 《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十八反十九畏成方製劑收錄情況與應用探析[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7,(1).

柳海豔,陳紹紅,劉佳,鐘贛生,劉殿娜,陳豐,李娜,張晨. 國家級名老中醫臨證應用半夏烏頭類反藥組合的處方分析[J]. 中國臨床醫生雜誌,2018,(2).

劉佳,鐘贛生,王茜,歐麗娜,陳紹紅,. 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含十八反十九畏藥對的成方製劑收錄情況及臨床應用分析[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1,(4).

高曉山. 中藥十八反研究[ M] .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1991.

王世民,王永吉. 對中藥“十八反”——“株連”現象的思考[J].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2007,(6).

陳生平,趙根生,. 附子配伍半夏、瓜蔞、貝母的應用觀察[J]. 現代中醫藥,2007,(4).

陳務華,潘宗奇,陳秀玲,李寶國,馮賢慧,. 淺議《傷寒論》中生附子應用及臨床體會[J]. 新中醫,2014,(6).

梁碧彥,黃輝霞,李秀鳳,王秀麗. 不同產地生附子同劑量的破格救心湯結合西醫常規治療對難治性心衰的心功能影響[J]. 世界中醫藥,2016,(6).

高永豔,向俊,徐婷,毛星鑫,張翠仙,陳永. 不同產地生附子在破格救心湯中雙酯型烏頭堿含量差異研究[J]. 廣東藥科大學學報,2018,(03).


bottom of page